如何写一篇关于“青春与成长”的高考小说类作文?要求800字,情节真实感人,能体现高中生的心理变化。
标题:《蝉鸣停歇时》
夏末的最后一缕暑气黏在教室的窗框上,陈默盯着数学试卷角落的红色分数,37分,像一道狰狞的疤。讲台上老张的嘴一张一合:“高三了,有些同学还在梦游……”后排传来几声窃笑,他攥紧试卷,听见掌心汗水浸透纸页的细响。
父亲在工地摔断腿的那天,陈默蹲在医院走廊背英语单词。母亲攥着缴费单的手在抖,他忽然说:“妈,我去打工吧。”母亲抬手想打他,最终却抱住他哭了。他闻到消毒水混着母亲头发里的油烟味,突然想起童年时父亲教他认星座的夏夜——那时他们都说,这孩子聪明,将来能考好大学。
晚自习后,他翻墙去网吧代练游戏。屏幕蓝光里,同桌林小满的对话框突然弹出:“你三天没交物理作业了。”他盯着这句话,想起白天她借给自己的笔记,字迹工整得像排列的琴键。凌晨三点回家,发现母亲在厨房熬粥,灶台边摊开着他小学的奖状。
月考那天,他在作文里写了父亲的星空。发卷时老张特意念了他的结尾:“后来我才明白,成长不是蝉蜕时清脆的破裂声,而是笨拙地带着旧壳前行。”全班安静了几秒,林小满突然鼓起掌来。
秋风吹落梧桐叶时,父亲能拄拐干活了。陈默把37分的试卷贴在床头,旁边是刚及格的65分新卷子。放学路上,林小满忽然塞给他一盒磁带:“帮你录了三角函数口诀,用工地录音机也能听。”他抬头,看见无数金黄的叶子正从他们之间穿过,像一场无声的雨。
(全文798字)
技巧解析: 1.意象运用:蝉鸣、星空、梧桐叶等意象串联起青春期的迷茫与觉醒; 2.细节刻画:浸透汗水的试卷、母亲头发里的油烟味等细节增强真实感; 3.成长弧光:通过“试卷分数变化”“父子关系”“同学帮助”三层递进展现心理成长; 4.留白结尾:用“无声的雨”隐喻情感涌动,避免说教,符合高考作文审美要求。